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廟中廟

民國前104年(1807),三貂堡現今雙溪人林英及林黨兩兄弟到此採得金礦,乃假借神明之意,向九份一帶居民謊稱"台灣山脈為福州鼓山之龍脈渡海而來者,而九份雞籠山乃台灣之龍頭.而海中之基隆嶼即龍珠,倘有切斷龍背者,天遣必至".所以此地不得開墾,而林姓兩兄弟卻暗中偷採金礦,連挖直井13處得金二千餘兩而大大致富.為表示對神明的尊敬,在"土地公坪"原有的小土地公廟中,雕刻兩人曾在礦脈中找到一含金的巨石為土地公神像供奉.
                           

 但兩兄弟衣錦還鄉後,不知惜福而揮金如土,不久便盡傾所有,反而怪土地公金身無靈,在憤怒之餘,重來九份並將土地公金身擊毀,且搗碎淘洗得九兩餘黃金花用.隨後家道便一落千丈,貧病交迫,不久財散人亡. 日據時代,九份地區礦業發達,眾人香火長敬,福山宮也因此香火鼎盛.

 廟前有一石香爐為昭和14年(民國28年)所建,基座四角分刻四頭螭虎,身以(剔地突起)雕刻圖樣,其上則為一蓮葉座,爐耳則雕上金童玉女持劍護爐,爐身也以(剔地起突)作出人物浮雕.


廟前石香爐身背後刻有 "藍有明", 這有故事的, 容我後面詳述.
                                   

廟門進入後, 有一許願池,銅板對準投在池內的六塊圓形的銅錢狀造型的盤上, 分別是婚姻美滿、吉祥如意、學業猛進、財源廣進、功成名就及前途光明.若想要一次求得的話,要丟在中間的那隻螭(ㄔ)頭龜身所咬的銅錢上.


接著就是昭和11年(民國25年)所建的廟堵.
                        

龍堵是雙龍戲珠,二條龍,一條縮喉凸胸,伸爪搶珠,氣勢凌人,另一條龍(在左下, 只有冒出一點頭)則潛藏在(禹門)中,形成對比.

龍堵的上方的竹節窗,窗柱採用竹節造形,邊框有(減地平鈒)的線雕,而在竹節窗的旁邊則有瓶花的浮雕.
                             
虎堵


麒麟堵,兩麒麟回首相望,身軀豐腴,前肢略曲,作奔跑狀. 左垛的麒麟前肢則已損毀.


故事來了!!! 金明利公司來此開墾,但是因沒有經驗, 老闆來此參拜,希望土地公能夠托個夢指引他,不久後他夢到了一個夢,一個老頭子手裡拿著一個竹籃,竹籃內有一枝蠟燭發著光,於是他就想起他們公司有一個叫作"藍有明"的員工,就讓他來主導這次的採金工作,沒想到採金非常順利,因此發大財,老闆也就捐贈了這二塊雕刻的石壁,上刻有"藍有明"名字,以示感謝, 也成了廟的特色之一.
                                       
照片右邊金色字"金明利公司代表 藍旺德 藍有明 重修".

麒麟堵(裙堵)之上為花鳥堵(腰堵), 是以剔地突起的方式雕刻,刻有桃花和小鳥紋樣. 身堵的部份是採用透雕的(螭虎團壚)的軟團圖案,雕有六條螭虎(夔龍)盤繞,中間兩條盤成香爐形狀,而鏤空的部份可透氣採光,除有裝飾功能外,並兼有窗戶的功能.



門楣的頂堵是為雙龍搶珠的浮雕.
                         
正殿的建築為民國四年(1915)所建


正殿神龕內保留有一小廟,為最初的本廟.
                      

小廟內供奉著土地公和土地婆的石雕神像,年代已非常久遠,造形非常簡樸,再加上風化的結果,刻痕已不深,其中土地婆的五官,還用線條畫上.


小廟上有寫民前114年, 現在是民國 99年. 哇! 那有超過 200年???
                      

神龕上斗拱下有2個童子扛著福山宮的廟匾,兩側則各有1個有翅膀的裸女和1個有翅膀的丘比特,非常特別.


有翅膀的裸女和有翅膀的丘比特
                         


2個童子扛著福山宮的廟匾
                  

神龕下有土地公的座騎虎爺, 以魚, 雞腿, 雞蛋為供品.


在廟埕廣場的左右兩側各有一石燈,這個刻有昭和丁丑年(民國二十八年), 另一個刻有昭和十二年(民國二十六年). 好奇怪!? 怎麼不同年份??? 我個人猜想是本來有 2 對(4個), 但各壞了1個.



四柱三開格局, 王爺級以上的神明才有的.正殿屋頂是採(斷檐升箭口)的形式,但傳統的剪黏泥塑不見了,而只以磁磚(平貼).
                     QRCode

廟中廟簡介

潭水亭建於清嘉慶年間,為潭子人的宗教信仰中心,主神以流水觀音而聞名,關於此流水觀
音的由來主要流傳是乾隆年間有一尊木觀音像從河流上游漂流至下潭仔,300 年前,潭陽里
還是一個葫蘆型的大潭,居民遂建廟於潭水之濱。
經過兩百年歲月的洗練以及因信眾鼎盛,廟方決定將廟改建擴大。
但據說神明堅持原來的廟宇不能拆除,所以保留原廟整體建築,並在原廟之外另建一座大廟
,將原廟包覆其中,二廟結為一體,因而成了國內稀有的廟宇景觀「廟中廟」。
上圖示原本舊廟

出發前在Google map上找了位置,到了潭子也找不到,因為聽說是在市場小巷內,而市場又
人頭鑽動,雖然馬路仍算寬敞,但騎著重機仍不方便東張西望,乾脆問人較快。
在廟中由前門走到後門,我實在看不出一點端倪,哪有廟中廟的景象,所以問了香客,才知道
要看廟中廟一定要上二樓。上了二樓時真的看到舊廟的屋頂。



 
大廟包小廟為其建築主要特色
為潭子地區民眾主要宗教信仰信仰中心
QRCode

金瓜石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18
進去黃金博物館的前半段有一商店街,這裡可補充水分。
從這裡上去金瓜石黃金博物館還需要向上爬一段路(階梯),會花一些汗水(上去金瓜石黃金博物館僅有一處飲料販賣處),忘記備水的也可在這裡購水~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19
路程中特別建材的派出所(金瓜石派出所)~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85
往上爬就沒錯,不過推娃娃車就不方便了,不少娃娃車都擺在要爬樓梯前的空地~
我們也直接抱彥彥上去,不太建議扛娃娃車。
樓梯上去就是太子賓館,純粹散步式的瀏覽周遭環境,純粹休息一陣子就往黃金博物館的方向前進。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58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64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66
黃金博物館周遭的環境和我想的不太一樣,該館四周都被山環圍繞喔,館外有羊腸小徑通到其他地區。
如果真的有心想完透九份、金瓜石,走這些山間小路可能會花很長一段時間,但可以比我們這種走馬看花的方式,更認識、接近這個山城。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84

黃金博物館主館旁邊的淘金館,需另行付費參觀體驗~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68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88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86
從黃金博物館走下來後,右邊是喝飲料的休憩區~
      

離金瓜石黃金博物館不遠,有著名的水濂洞黃金瀑布~
黃金博物館、黃金瀑布103

【入園心得】:
 黃金博物館園區裡有很多館可看,一進來的門票全票100元,半票70元。
剛開始以為是「一票玩到底制」的,以為進來後什麼地方都可參觀。
不過裡面有些館例如「坑道體驗館」要50元,「淘金體驗館」需要100元。
【停車心得】:
黃金博物館遊客服務中心上面的停車場位置根本容不下這麼多車輛。
和九份老街不一樣的是,九份至少還有民間收費的停車地方,黃金博物館鄰近也沒民間收費停車場。
QRCode

黃金博物館簡介

黃金博物館簡介

黃金博物館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金光路黃金博物園區內本山五坑旁,是黃金博物園區的一部份;黃金博物館由昔日台灣金屬礦業公司辦公室整建而成,是台灣第一個生態博物館,黃金博物館訴說金瓜石的礦業歷史與文化,讓現代的人們也能體驗金瓜石昔日的繁榮光采。

黃金博物館的一樓展覽室

黃金博物館共有三層樓,一樓展覽室的常設展分為幾個主題,『溯歷史金河』- 將金瓜石的歷史分成大航海時代(十六世紀左右)、清領時期(1890-1895)、日治時期(1895-1945)、民國時期至台金結束營業(1945-1987)四個時代做介紹;『大金瓜露頭』-金瓜石的地名即從這座貌似南瓜的山頭而來,台語的金瓜即為南瓜,所以就叫做金瓜石,但是由於台金公司的開採,所謂的大金瓜露頭已不復存在;『本山坑道模型』-本山下的坑道全部接連在一起,全金瓜石地區坑道總長度達600多公里,深度則到達海平面下132公尺處;『早期採礦流程』-從爆破鑿洞到礦石開採的過程完整呈現在民眾眼前;『坑外運輸系統』-從最早被當作運輸工具的馬、電車至柴油車的發展,還有少數供人乘坐的平台車讓民眾參觀;『私人煉金情境模擬』-金瓜石當地煉金時多採用氰化煉製法,稱私入礦坑盜採金礦的淘金客為散花仔,以土法提煉有別於台金公司以機械化的選礦與煉礦,情境模擬得十分逼真;『盟軍戰俘營』-1942年英軍將在新加坡俘虜的523名戰俘帶來金瓜石,這些戰俘在日治時代時從事採礦的工作,少量的糧食配給以及惡劣的環境,在攝氏40度的本山六坑礦坑因此而病死或是虛弱到無法工作,新的戰俘陸續來此地補充,總計共有1135個戰俘曾在金瓜石為日本人勞役,這些陳年往事都讓我們感覺歷歷在目。

黃金博物館的二、三樓

黃金博物館的二樓也有常設展,共有三個主題:『金的運用』-讓民眾瞭解金在生活、科技上到底有什麼可運用之處;『家』-家是以523隻金螞蟻為主體的生態作品,每隻螞蟻栩栩如生,讓人不禁以為是活生生的螞蟻;『大金磚』-一塊高達220公斤的999.9純金的大金磚,在2004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220公斤的黃金可能需要開挖4000萬公噸的礦石才有可能集成。黃金博物館的三樓則為『淘金體驗區』,讓民眾體驗用淘金盤淘洗砂金的樂趣,園區並附送小瓶子讓民眾將淘洗到的砂金帶回家。

金瓜石的金、瓜、食

金瓜石的金讓昔日的金瓜石繁榮興盛,讓今日的金瓜石成為民眾懷舊的好地方;金瓜石的瓜就是整座山脈的外觀,名稱也由此而來;金瓜石的食,金瓜石的地瓜、酸菜白帶魚湯都是金瓜石道地的料理,來到金瓜石可要好好品嚐一番。 QRCode

小吃簡介

說起九份,總是讓人想到好吃的阿婆芋圓、草仔粿、還有那總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來到九份放眼望去盡是九彎十八拐的小路和綿延不絕的階梯,夾道中五花八門的小店很多,假日時總是吸引著絡繹不絕的旅人到此一遊,然而喧鬧的人聲卻絲毫未減那晴雨不見天日的天氣為這座山城老街增添的幾分惆悵。
遊覽九份老街首先須掌握「三橫一豎」的秘訣,才能在諸多小道中穿梭自如,建議您多走幾步階梯,隨處繞繞,就會發現專屬九份街道的懷舊之美,不論是保留了台灣早期文化的「基山街」;以廟中廟著稱的「福山宮」,又或是台灣最早的戲院「昇平戲院」;以及記憶了九份早期礦坑歷史的「五番坑」礦坑,走在充滿懷舊風情的九份老街,隨處都是懷舊的驚喜。
近年來,由於旅遊的步調變的悠閒自在,在九份的茶樓飲茶觀景、住宿當地特色民宿融入九份,逐漸成為新時代的主流玩法。曾經因為金礦而湧入大量人潮的黃金山城,在歷經「小上海」、「小香港」、「亞洲金都」等稱號後,已逐漸的趨於平淡,但藉由到此一遊緬懷九份曾經輝煌歷史的旅客們,卻為此處帶來了新的商機與活力。如果您有機會到此一遊,請記得放慢腳步、放輕音量,在遊覽九份之美的同時,也將山城的恬靜還給九份當地居民,讓此處永遠保有她遺世落寞之美!

特色小吃
阿婆魚羹、古早丸、阿蘭草仔粿、九份紅糟肉圓、阿柑姨芋圓、賴阿婆芋圓、魚丸伯仔
QRCode

街道介紹

基山街在這裡每家店可都是有二、三十年歷史,因店家緊緊相依,屋宇相接,使得街寬僅僅有3.4 公尺的街道,難以見日,故有「暗街仔」之稱,而這條暗街仔上有市場、銀樓、布莊、西裝店、理髮店、雜貨店、藝品專賣店等商店陳列其中。現在,由於遊客日益增多,新興餐飲店及住宿旅館,應運而生。沿著老街漫步,不乏許多由舊屋重新規劃、精心設計的品茗休憩處;復古懷舊的環境彷彿又回到了日據時代的感覺。
金山岩
金山岩位於基山街與崙頂路交叉口下方,主神為觀世音菩薩;廟依山壁而建佔地不大,卻是很有地方的特色。廟前的平台,可供人休憩觀景,視野也很不錯,就算是有濃霧,也可欣賞到重重山巒所呈現出來的層次感。
九份山語
在基山街的入口就可以看到一間裝潢特別的小店,暈黃的燈光下,有著來自各地的特別裝飾品
,而且還有很多商品是外銷國外的,在台灣可是很少見的。
試金石石雕 
石頭鄭對於石雕的熱愛,使得他對於試金石、試金棒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走進他的展示間
,會先被他的作品所吸引,抬頭一望窗外,則可欣賞到如畫般的美景。

QRCode